11月15日,2025年印山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第八届芦柑采摘季在南安市乐峰镇盛大启幕。

开幕式上,我校与乐峰镇人民政府签订“AI赋能乡村振兴共建协议”,举行实践教学基地授牌仪式,校地双方将在智慧农业、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等方面开展长期合作。

常务副校长周勇军出席开幕式,并为实践教学基地授牌
在这场融合人工智能与自然生态的盛会中,我校作为指导单位,计算机信息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名教师和13名学生为活动带来的无人机运输、机器狗表演,将人工智能融入传统农业,以惊艳的“AI+乡村振兴”奏响农文旅融合“丰收曲”。


活动现场,6只身披红色狮子“马甲”的机器狗随音乐踏步、转圈、站立,灵活动作引来阵阵掌声。


在无人机展示环节,装满金黄芦柑的箩筐,通过无人机吊装设备升空,沿预设航线飞向售卖点,全程不到3分钟时间,就完成指定运输任务。现场游客纷纷举起手机拍摄,为我校无人机应用技术点赞。
“机器狗可载重50公斤,未来投入农业领域可以背肥料上山、帮果农除草,甚至通过AI算法识别病虫害,比人工更精准安全。无人机运输方面,可根据实时天气、风力数据自动匹配机型,效率比人工提升6倍以上,既解决印山林场‘坡陡路窄、运输耗时’痛点,又降低果农劳动强度,很大程度上提高采摘效率。团队计划组织师生深入南安各地调研,针对不同乡镇农业特点开发定制化算法,推动产业持续升级、助力乡村振兴。”计算机信息学院院长禹谢华教授说。

此次活动是“AI+乡村振兴”一次产教融合的生动实践,我校将持续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与农业农村实际需求相结合,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拓展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应用,助力地方低空经济发展。
(计算机信息学院 林旺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