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如下:
戴宏达:创办南安第一所大学
本报记者 蒋巧玲
初见戴宏达有些偶然也很匆忙,采访难免直奔主题,但他不紧不慢的说话方式,使采访变成一次平和而随意的交谈。年轻时,他喜欢下象棋、拉二胡,还曾从事过专业摄影。他说:“以前日子苦,没条件,现在条件好了,一定要去做想做的事。”
这名祖籍南安的旅菲华侨,一手创办了菲律宾著名的摩托车本土品牌MO-TORSTAR;投资家乡公路建设,兴办南安第一所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热心公益慈善的他受到家乡人的肯定,曾获福建省人民政府立碑表彰。
人物简介
戴宏达 原籍南安码头,全国政协海外代表,菲律宾东方企业有限公司总裁,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董事长。
一招险棋挽救濒危的配件店
在菲律宾,摩托车因便捷、价廉,成为打工阶层陆路交通的首选工具。走在街头,稍加留意就能看到由菲律宾拳王曼尼·巴乔代言的“MOTORSTAR”摩托车——目前菲律宾最知名的摩托车品牌之一,年产量可达10万辆以上,拥有近300家零售连锁店,几乎覆盖了菲律宾所有重要城市。他的创始人就是戴宏达。
事情要从1973年说起。家中兄弟姐妹10人,戴宏达排行老六。那年,年仅10来岁的他离开家乡,只身远赴菲律宾投靠哥哥,在哥哥与人合营的小摩托车配件店当帮工。钟爱摩托车配件的戴宏达常常独自倒腾,久而久之便熟知各个零件的名称和用途。
当时菲律宾本土摩托车品牌寥寥无几,市场被几个外国大公司垄断,配件店不得不向这些垄断商家进货,生意惨淡。
两年后,戴宏达接手哥哥的配件店。“利润被垄断商刮走了,一定要找到第一手货源,配件的价格才有竞争力。”于是,他前往摩托车零件进口的来源地——我国台湾。然而,台湾的供应商与菲律宾的垄断公司早已建立了牢固的供求关系,一个名不见经传、一脸稚气的年轻人,要瓦解这种关系根本不可能。
从台湾头走到台湾尾,他找了无数家供应商,却不断吃闭门羹。但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的诚意终于打动了一名供应商,对方答应供货给他。台湾一行,如果戴宏达没有坚持,也许就没有现在的MOTORSTAR。
此后,他又远赴日本采购,并代理日本知名产品。随后,戴宏达还取得了当时中国最具实力的摩托车品牌在菲律宾的代理权,并与之建立生产技术合作。从此在菲律宾摩托车零件业独享一份声誉。
人生宛如一盘棋,可能一步不慎满盘皆输,也可能一步险棋反败为胜。戴宏达下了这步“险棋”,赢得第一盘棋。
一句“巴乔”从代理走向自创品牌
事业顺风顺水反而让这名不安分的年轻人有了自创品牌的想法——“MOTORSTAR”品牌随之应运而生。
他花了所有积蓄购置土地,建立工业园区,并建设了年组装10辆的现代化摩托车装配线和检测线。凭借美观新颖、省油耐用、价格便宜,MOTORSTAR品牌广受消费者青睐,一举奠定了戴宏达在菲律宾摩托车业界的地位。血液里流着南安人拼搏进取因子的戴宏达,还想方设法推广品牌,让其被更多的菲律宾人接受。
“这件事说来十分巧合,也很有意思,源于我的小外孙。”戴宏达告诉记者,有一年,他逗小外孙玩,调皮的小外孙伸手过来打他,随口叫了声“巴乔”。当时戴宏达心中一惊,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也知道菲律宾拳击手曼尼·巴乔?他一时灵感涌现,青春力量的拳击手形象,和MOTORSTAR这个新生品牌动力足、品质好的定位,似乎有很多相通之处。
于是,敏锐的戴宏达马上找人联系曼尼·巴乔。当时曼尼·巴乔还不是菲律宾拳王,但广告代言费已十分昂贵。“当时请不起,就送了几辆上好的摩托车,然后让他和MOTORSTAR摩托车拍了一张照片。”回忆起这件事,戴宏达记忆深刻。当时MO⁃TORSTAR摩托车在菲律宾已有一定市场,但品牌还不够响亮,戴宏达希望借助拳击手的形象和知名度来提高品牌的名气。
事实再次证明,戴宏达的选择是正确的。1999年,曼尼·巴乔赢得了WBC次最轻量级世界拳王头衔。22岁那年,他又成功增重,先后获得初羽量级、超羽量级拳击冠军。在菲律宾这个只有9600万人口的小国里,曼尼·巴乔这个名字早已深入人心,连总统阿罗约都曾一脸严肃地说:“在这里,曼尼比我更有影响力。”而早在曼尼·巴乔还不是世界拳王之前就与其签约合作的MOTORSTAR,伴随着他个人的发展成名,也随之扬名菲岛,成为菲律宾最具影响力的本土摩托车品牌。
此后,戴宏达将事业版图拓展到其他行业,在超市、塑料制造、通用机电等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一份热心回家乡兴办大学
除了企业家,戴宏达还有其他多重身份。活跃在中菲社会事务中的他,身兼中国海外交流协会理事、菲律宾各界联合会名誉主席、菲律宾摩托车同业公会永远名誉理事长等多个社会公职,并长年以身作则,投入其中。
2008年四川发生大地震,时任菲华各界联合会主席的戴宏达,带头倡议募捐。短短3天就为灾区筹足3000顶帐篷,紧急空运至灾区。同年,他与同仁一起筹集100万元,在汶川灾区兴建一所侨爱小学。此外,还向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捐赠50万元,支持该基金会推广海外华文教育事业。多年来,戴宏达还积极参与家乡社会公益事业,与胞兄们在家乡兴建翻修水泥路、小学教学楼、南安体育馆等公益项目,捐资金额达数千万元。
1996年,在了解到家乡南安交通落后时,戴宏达与胞兄们成立公司,与南安交通局合作,投资1.3亿元拓宽和改造南安至官桥、南安至洪籁等地的公路,打通了南安的交通命脉。
自小丧失学习机会的戴宏达最关心的还是家乡的教育事业。在荣任母校南安成功中学校董会董事长后,他慷慨捐建多座教学楼和图书馆,又与兄长戴新民一道创建了现在的南安一中分校(东方学校);2001年,戴宏达又与几名旅菲侨胞投资兴办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并亲自过问、参与学生宿舍楼设计。如今,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已成为闽南学子升学首选的大学之一。目前,学校在校生规模达8000多人,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6%。
幼时的学习理想,终在功成名就后实现。人生一次青春,几场沙场,也终于得到见证。对于这一切经历和成就,戴宏达只有简单的六个字总结:勤劳、诚信、胆识。
媒体链接:
http://fjrb.fjsen.com/nasb/html/2013-02/04/content_12523.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