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程原理》是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我校自2009年开课以来,始终重视《食品工程原理》在工科专业中的重要性,以高等数学、食品工艺学及现代工程制图等为先导课程,独立开设《食品工程原理实验》,并于2018年将《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作为实践教学课程列入培养计划,为本专业的食品工业机械与设备、食品工厂设计、酿造工程等后续专业课打好工程技术方面的基础。《食品工程原理》入选2019年福建省省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2022年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团队入选2022年校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食品工程原理》采用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岳田利、魏安池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食品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该教材是参照教育部食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培养方案和基本要求,结合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情况和实际,以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工科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为根本,以经典的单元操作为基础,融入当今食品科学与工程发展的新原理、新技术,把理论的系统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用性相结合,突出工程观念,适合应用型本科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使用。
《食品工程原理》教学内容包括理论、实验和课程设计三部分,其中理论48课时、实验36课时、课程设计1周,具体内容如下:1.理论教学包括:食品工程原理概述,4学时;流体流动,12学时;流体输送机械,4学时;传热学,10学时;蒸发,4学时;蒸馏,8学时;干燥,6学时。2.实验教学包括:雷诺实验、柏努利方程实验、流体流动阻力和阻力系数测定、离心泵性能的测定、传热实验、精馏实验、干燥实验、恒压过滤虚拟仿真实验、填料吸收塔虚拟仿真实验,以上每个实验4学时;课程设计为1周,原则上不少于24学时。
《食品工程原理》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内容多且繁琐,学生学习兴趣低下;2.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工程实践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理论与实际脱离,知识不易理解掌握;3.教学课时少,时间紧、任务重。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也容易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教学内容相对滞后,不能与时俱进,阻碍了教学效果;2.仍采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大部分依葫芦画瓢,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潜能;3.教学内容的考核方式不完善,主要是以学生期末考试和实验考核为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不到体现。
具体措施:1.在理论课程建设过程中注重案例式、启发式、交互式、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引入,教学手段采用传统板书与多媒体演示相结合,讲究重点突出、先易后难、先慢后快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具有很好的推理能力,学生通过记录课堂笔试,容易跟上教师的思路,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重新编写课程标准、教学教案、教学课件、考核评价方法完美契合我校学生素质水平,符合教学规律。同时,开展实践教学,增加学生接触生产企业的机会,了解实际中的食品工程;而且,在教学实践环节,增加了《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在理论与实验课程后作为综合应用,既强化了理论知识的掌握又提升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在成绩考核过程中,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2.在实验课程建设过程中采用“理实一体”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为主的学习方式,撰写《食品工程原理实验指导书》并拍摄实验指导音频,学生自主学习后开展实验,并要求拍摄实验操作视频,改变传统以期末单一实验操作考试成绩为平时多个实验操作视频与实验报告作为该实验课程结课成绩,学生自主学习与动手操作能力显著增强。同时,建立了食品工程原理虚拟仿真实验室,初期建设了包括填料吸收塔实验、数字化精馏塔模型展示、恒压过滤常数测定等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学生参加首届全国大学生食品工程虚拟仿真大赛(南部赛区)获三等奖、2019年中南地区高校化工原理大赛获三等奖。
通过课程不断建设、改革、完善、提升,课程考核通过率逐年提升:13级61.18%、14级71.87%、15级81.63%、16级83.67%,学生对教师教学满意度从2016-2017学年的72.73%上升至2018-2019学年的89.36%。